(此圖由 AI 生成)
今天和明天來列點快速看看 PMP 中有提到的圖表,注意我這裡是說「有提到」,而不是「來自」,這些圖表並不是由 PMP/PMBOK 所原創,PMP/PMBOK 只是將其收錄進去服務於它的某些章節內容。
為什麼會有這兩篇文章的誕生,原因可以回到我在 Day02 的文章內容,當時提到「PMP 大部分都是情境題」,而今天和明天則是為了這個「大部分之外」所誕生的😅,也就是大家最討厭的情境與記憶應用類的題型,我在撰寫全真題時曾遇過幾次類似題型:
題目是:(描述某個情境),請問此時可以使用哪一種圖表?
這種題目需要先辨識題目前段的情境,答案卻又是記憶類型的把四種圖表都列上,既要理解情境又要知道答案選項的圖表是何時使用,是比較棘手的題型。
而在目前台灣的 PMP/PMBOK 書籍講義(ex: 《專案管理輕鬆學》),似乎沒有專門一章是用來收錄圖表列點展示的(如果有也可以留言指正我,當作分享資訊給大家,先感激謝謝了),導致我當時在找答案時花了一點時間,因為各圖表應用情境都是散落在 PMP 書籍或講義的各個章節中服務特定的主題。
所以今天與明天文章會簡單介紹每張圖是幹嘛的,希望能幫助到和我一樣沒有統計背景的夥伴,在準備 PMP 時能用快速目掃的方式看過,幫助大家快速記憶與學習。既然分成上下篇,那今天先從簡單常見的開始:
長條圖
直方圖
甘特圖
順序圖
箭線圖
燃盡圖
燃起圖
圖片來源:data viz project - Bar Chart (Vertical) Also called: Bar Chart, Bar Graph
長條圖應該..不用說明了?
圖片來源:How a Histogram Works to Display Data
直方圖與長條圖看起來相似,但其用途和數據來源不同。直方圖主要用來展示數據的分佈情況,特別是數據點在不同區間的頻率。橫軸表示數值區間(例如工時或成本範圍),縱軸表示落在該區間的數據點數量,注意直方圖的長條會並列黏再一起無間格(或者間格較小)。
風險與品質管理中的數據分析:直方圖經常用於分析專案中的變異情況。例如,專案中某一階段的成本分佈或測試過程中的缺陷分佈可以用直方圖來展示,讓 PM 掌握大部分數據落在哪個範圍,並根據分佈情況制定改進措施。
分析專案進度的波動:可以用來展示專案中任務的完成時間是否集中在某個範圍,進而評估進度管理的穩定性。
另外推薦這篇 medium 文章:直方圖(Histogram)與長條圖(Bar chart)之意涵
甘特圖應該也不用說明了?
圖片來源:The Benefits of Using Gantt Charts in Project Management | by Kyle Jones | Medium
甘特圖是用於展示專案計劃和進度的圖表,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專案中的任務或活動。每一條橫線表示一個任務的開始和結束時間。
專案進度管理與跟蹤:甘特圖最常用來展示專案的整體計劃與時間安排,清晰地展示每個任務的起止時間以及任務之間的依賴關係。這有助於 PM 和團隊跟蹤專案進度,並及時發現任務延遲或瓶頸。
規劃資源分配:甘特圖能顯示每個階段的資源需求,幫助 PM 在不同階段調整資源分配,避免資源浪費或衝突。
圖片來源:What is the Precedence Diagramming Method (PDM)? | PM Study Circle
順序圖 Precedence Diagramming Method 簡稱 PDM,是專案排程中常用的一種方法,用來表示專案活動之間的邏輯關係。
在 PDM 中,每個活動都用矩形框來表示,這些矩形框稱為「Node」節點,節點之間的箭線代表著活動的相互依賴性。這種方法也被稱為「節點圖法」Activity-On-Node,AON,因為活動被放置在節點上。
PDM 順序圖包含四種依存關係:
完成到開始 (Finish to Start):最常見的邏輯關係。表示某活動的完成是另一個活動開始的前提條件。例如,前端的純 UI 靜態介面實作必須等設計完成後才能開始。
開始到開始 (Start to Start):表示某個活動的開始取決於另一個活動的開始。例如,QA 測試可以在部分功能編寫完成後開始,而無需等待所有 code 完成。
完成到完成 (Finish to Finish):表示某個活動的完成取決於另一個活動的完成。
開始到完成 (Start to Finish):表示某個活動的開始會影響另一個活動的結束。例如,值夜班工作必須等後續日班人員上班後才能結束。
PDM 的優勢在於它能靈活地處理不同的活動關係,並且在排程計劃中能清晰地顯示每個活動的先後順序及其依賴性。
PDM 順序圖適合用於專案中具有多種活動關係,且活動之間的依賴性比較複雜的情境,例如:
軟體專案:不同開發階段之間有多種依賴關係(如 UI 設計完前端才能開始實作介面),PDM 非常有效。
建築專案:建築物的工法(如安裝電線埋管、內部裝潢等)之間的時間安排和依賴性也可以通過 PDM 清晰顯示。
圖片來源:Arrow Diagramming Method: Going old school
ADM 箭線圖,也被稱為 Activity on Arrow 活動箭線法,是使用箭線來表示專案活動的圖表方法。每個箭頭表示一個活動,節點則代表活動之間的邏輯連接點或事件。主要用於顯示活動之間的先後順序和依賴關係。
ADM 圖表的關鍵特徵是:
箭頭表示活動:在 ADM 中,箭頭表示活動本身。活動在箭頭上,天數也在箭頭上。
節點表示事件:節點用來表示活動的開始或結束點,即某一個活動結束後,下一個活動可以開始。
虛擬活動 (Dummy Activity):ADM 可能會使用「虛擬活動」,即箭頭上不標記具體活動名稱的虛擬箭線。這些虛擬活動用來表示活動之間有依賴性,而不會實際佔用任何資源。
ADM 的主要優勢在於它能清楚地展示專案活動之間的先後順序,並且在處理多個活動之間的依賴關係時非常有用。
ADM 箭線圖適合用於活動之間的依賴關係比較簡單、線性且活動數量較少的專案。它常用於需要明確展示專案進度的情境,例如:
傳統建設專案:在一些傳統的建設或製造業專案中,活動之間的依賴性較為簡單且順序明確(如完成基礎施工才能開始上層結構),此時雖然可以用 PDM,但用 ADM 簡便顯示排程也是很適宜的。
小型專案:專案規模較小、活動數量有限,且無需處理過多複雜依賴時,ADM 可以提供一個簡單直觀的流程圖。
圖片來源:What is a Burndown Chart?
燃盡圖是常見於敏捷專案管理中的圖表,用於展示專案剩餘工作量隨著時間的變化。
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尚未完成的工作量。隨著時間的推移,剩餘的工作量應該逐漸減少,形成下降的趨勢。
敏捷專案進度跟蹤:燃盡圖適合在衝刺(Sprint)或短期專案中使用,能夠清晰地顯示團隊是否能在預定時間內完成所有工作。如果工作量減少的趨勢低於預期,團隊就可能無法按時完成目標,需要調整策略或資源。
評估專案進度與調整工作量:燃盡圖能幫助 PM 評估專案進度,及時發現瓶頸並做出調整,確保在時間範圍內完成預定工作。
圖片來源:Burn Up Chart - Welcome to World of Agile
燃起圖與燃盡圖相似,是常見於敏捷專案管理中的圖表,但它展示的是隨著時間的增長,已完成的工作量變化。
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已完成的工作量。燃起圖可以展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作量逐漸接近總目標工作量的狀態。
敏捷專案進度跟蹤:燃起圖適合用來正向展示專案進度,能清晰展示已完成的工作和剩餘工作量之間的關係。這樣的視覺化圖表讓專案團隊成員清楚看到進度,提供更多激勵。
變更管理與進度控制:如果專案過程中出現變更,燃起圖可以很容易地展示變更對整體工作量的影響,幫助 PM 了解變更後的進度是否能按時完成,並進行必要的調整。
另外有關燃盡圖與燃起圖,推薦這篇 medium 文章: 【文思不藏私】@燃燒圖其實不簡單,寫得非常清楚。